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風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風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由黨中央在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提出。四風問題是違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
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
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這“四風”是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內其他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就有了更好條件。
四風問題是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總書記在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提出。四風問題是違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四風問題表現:
一是形式主義,群眾反映最突出的是追求形式、不重實效,圖虛名、務虛功、工作不抓落實。
二是官僚主義,群眾最不滿意的是辦事推諉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為、不負責任。
三享樂主義,基層和群眾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領導干部安于現狀、貪圖安逸,缺乏憂患意識和創新精神。四奢靡之風,主要是條件好了,許多方面做過頭,大手大腳、鋪張浪費。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一表述內涵深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歷史觀、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觀的深刻體現、系統表達和高度統一。
價值觀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價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觀點。為了誰的問題,實質上是價值觀問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強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黨的群眾路線的意義。
正是由于我們黨堅持“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這一唯物史觀,所以,在“依靠誰”的問題上明確提出“一切依靠群眾”,認為只有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馬克思主義衡量政黨價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為無產階級和絕大多數勞動群眾謀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一切為了群眾,正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深刻體現。
一是價值觀、價值取向,即強調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方向,讓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是指領導方式、決策方式,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但是,黨對群眾路線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化的。特別是在新的形勢下,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實現黨的目標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更重要的,是政治生活規律、中國現階段發展的要求。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一切依靠群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在加強國家治理中始終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一,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第二,一切為了群眾,就必須對人民負責,善于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第三,一切依靠群眾,首先要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精神;一切依靠群眾,既要反對命令主義,又要反對尾巴主義。第四,一切依靠群眾,就應該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應該善于從群眾的議論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群眾,必須在一切工作中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要在新形勢下努力創造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新方式、新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風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