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函授教育機構抽成比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函授教育機構抽成比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除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人大主席3位正科級干部外,鄉(鎮)黨委(其他)委員均為副科級,他們是:(專職)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委員,副鄉(鎮)長,政法委員,宣傳/統戰委員,黨政辦主任,人武部部長或教導員等。未入選黨委會的副鄉(鎮)長、人大副主席等也是副科級。工作人員要晉升副科實職,首先,在鄉(鎮)黨委、政府有空缺的副科級崗位的前提條件下,需要鄉(鎮)黨委會議通過并向縣(區)委推薦;第二步,縣(區)委組織部、紀委聯合工作組來鄉鎮考察(包括民主測評等),符合提拔條件后進入第三步,即縣(區)委五人小組(由書記、縣/區長、專職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先行醞釀,認可后召集縣(區)委常委會議進行表決、批準。
在鄉鎮提拔到副科級領導崗位,確實是仕途上的一個轉折點,何時可以提拔,跟鄉鎮大環境與個人自身條件和能力都有很大關系。
一是個人身份符合。比如是不是正式編制,是不是干部身份,不在正式編制的肯定不能提拔,同時,不是干部身份的,即工勤人員,也是不能提拔的。
二是工作年限到期。提拔副科級領導崗位一般要求連續三年考核合格,而第一年上班屬于試用期參加考核但是不定等次,也就是說至少需要工作滿四年而且連續三年考核都是合格才可以提拔為副科級領導。
三是資歷排上日程。在排除個人背景能力的情況下,大多數崗位一般提拔還是按資排輩,否則壞了規矩容易造成人心不穩沒心思干工作,影響正常工作開展。
四是個人條件具備。首先是學歷等檔案沒有瑕疵,其次是近兩年內沒有違紀杯處分情況,再就是個人能力具備領導好不應有的素質。
大概就是這樣了,希望能幫到你!多多交流,共同進步!
盡管最近幾年各地市用人傾向于從基層選拔、任用干部,但普通的鄉鎮工作人員的職務晉升之路仍是“漫漫”。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最近幾年公務員職務職級并行制度的實施,“副科級”三個字目前包含兩個單獨的意義:副科級職級(現在公務員職級套轉后專業稱呼為四級主任科員),副科級職務。
題主如果要表達的是在鄉鎮工作的人員何時才能晉升副科級職級這個層面的意思,那么要必備幾個要素:正式在編在崗且已經完成備案登記的公務員,滿足任職年限或考核結果的基礎條件,本單位內副科級職級未滿編,否則還是熬著吧。
但如果題主要表達的是在鄉鎮工作的人員何時才能晉升為副科級職務,那么先知道鄉鎮副科級職務都有哪些。
在我們當地,鄉鎮副科級職務有以下幾個:黨委委員及組織委員、副鎮長、常務副鎮長、人大副主席、黨委副書記,列席班子會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所長及副主任科員。說白了,除了黨委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外,其他的班子成員的職務都是副科級,都是可以奮斗的目標。
目前,鄉鎮的用人現象呈現混編混崗的狀態,也就是說并非必須是公務員身份才能得到提拔,事業身份的人都沒有機會。只要滿足個人能力足夠強、綜合素質足夠優秀、其他附加條件符合(如年齡、學歷等)、有加分項(很值得說道的資源優勢)等條件,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人員,只要符合干部提拔任用程序的,都是可以得到提拔的。
在我們當地,提拔任用的主要渠道有兩個,一是推薦后備干部后等待組織“青睞”,遇到合適的機會如人事大調動,職務晉升很有機會;二是參加當地針對青年優秀干部的公選,從筆試到面試再到考察,一系列程序走下來,職務晉升也是妥妥的。
首先,在我們當地,無論是走后備干部提拔還是公選提拔,都有一個隱性條件——曾有中層的任職經歷。
所以,要想有更多機會走上副科級領導干部職務,先把自身本領練就起來,擔任鄉鎮重要部門的負責人,如黨政(建)辦主任或紀檢、組織干事等職務,有了這些任職經歷,會給自己的提拔之路添磚加瓦。
其次,把握年度考核結果。很多年輕人不太重視年度考核結果,認為只要是稱職或合格就行,不耽誤年終考核獎的發放就萬事大吉。其實不然,從我及身邊人的經歷來看,年度考核結果為優秀的,絕對在提拔中是“錦上添花”,尤其是平凡又沒有資源的我們,這個結果尤為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函授教育機構抽成比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函授教育機構抽成比例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