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培訓機構銷售套路案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教育培訓機構銷售套路案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關鍵還是要看效果,我們公司有個經典案例,當年國內英語培訓龍頭(哪家我就不說了)初有成就,合伙人就鬧分家,公司面臨分裂,我們公司作為一個咨詢項目介入,我們老板親自出馬,方案也就十幾頁ppt,收了一百多萬,結果就是有效團結了股東,避免了分裂,后來紐交所上市市值數百億美金,你說一百多萬十幾頁ppt值不值?
在知識付費的經濟特別紅火,所以互聯網上有大量的課程可以學習。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上很多的知識付費課程,他的門檻都非常低。有9塊9的,19塊9的,29塊9的,基本上不超過30塊的是最多的。
那么這種很便宜的課程怎么盈利呢?靠薄利多銷么?
這只是一方面,9塊9的課程就相當于10塊。賣1萬份也才收入10萬塊錢。光靠這個單個課程盈利的話話,投入產出比是非常低的。
所以這個課程并不是不要用來盈利的,是用來引流增加客戶的。營銷上有個效應叫登門檻效應。是先讓客戶跨過成交的門檻,成為你的客戶。只有先實質性的成交了,從潛在客戶變為客戶,后面才有更多的成交。
所以9塊9的課程為什么設置這么便宜,是為了降低成交的門檻。9塊9的價格在人們的感知中是非常便宜的,連一份盒飯錢都不夠,購買的話就沒有太多的壓力。所以成交的顧客數量就很容易上去。
我們以一個教短視頻營銷相關知識的付費課程為例。當你購買了9塊9的課程,說明你是確實對短視頻營銷有相關的需求。9塊9的課程會教你一些關于短視頻營銷相關的比較基礎的知識。比如說關于短視頻的一些平臺,如何上傳短視頻,如何進行一些簡單的剪輯等等。這些知識內容一般都是比較基礎和淺顯的,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如果說你學完覺得這些知識過于淺顯,想學更高層次的相關知識。那么你付費的這個平臺會向你推薦999的課程,里面的知識干貨肯定更多。學完999的你覺得還不夠,還想更進一步提升,那可能還有2999甚至9999的課程。
總之,這種知識付費的課程都是金字塔狀設置的,知識越干貨,越有價值,設定的價格肯定越高。9塊9的課程不過是屬于最基礎、最入門的內容而已,用來降低門檻,引流客戶的作用為主。
9.9的課程是體驗課,可以設原價99元,體驗價9.9,體驗課的質量一定高,干貨滿滿,讓學生覺得物超所值,激發興趣,學生認可你,才會報更高費用,更高階的課程,這些就是獲利了,另外當課程的銷售量足夠大時也能獲利,這個取決于課程的受眾規模和課程本身的吸引力。
線上9.9的課程獲利,一是走量,也就是你說的薄利多銷;二是引導學員報高價課程,也就是所謂的轉化。
對于9.9的課程也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做課程的人會說讓你物超所值,讓你得到的價值遠超過你付出的價格。9.9元一碗牛肉面都買不到了,其中的價值你自己想。
對于賣課的人來說,則是一份課程賣了多份,錄制課程的動作完成后,之后只需要做銷售就好了,每多賣出一份,就是多一份收益,不再有什么邊際成本了。
但實際上你報了課程之后就會發現,9.9元的課程都會有往期的學長學姐出來分享經驗,課程群里會有輔導員、班主任之類的角色,說這課程多好,自己有多受益。在課程開始的幾天每天分享干貨、打雞血,課程進入后半段就開始推銷高價課程。這時你會發現,群里總是有那么幾個特別活躍的人,報高價課程也超級積極。這些人大多是課程的托兒。
曾經參加過某個職場領域大V的線上課程,報名課程助教后,進入實習階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低價課程群里活躍氣氛。每個班都會按照轉化高價課程學員的情況來分配利潤。其實絕大多數線上課程,走的都是這個套路。所以每次看到有人說要線上學習,我都會建議說,如果真的想學,就直接選擇高價課程。低價學不到什么東西,還浪費時間。看著一群人的銷售行為,挺煩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培訓機構銷售套路案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培訓機構銷售套路案例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