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教育課程觀摩感受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音樂教育課程觀摩感受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今年有幸參加了一次《現代與經典》全國性的語文觀摩學習活動,在觀摩學習期間,有 一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竇桂梅校長執教的一節語文課《盧 溝橋的獅子》。
整堂課精彩紛呈,令人回味無窮,一個細節的處理讓我記憶深刻:老師用投影 出示了一組盧溝橋獅子的圖片,這時配上一段溫馨抒情的音樂,讓學生認真觀察獅子們的動 作,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同學們暢所欲言,一幅幅溫馨感人的畫面出現在每個 人的眼前,盧溝橋的獅子也仿佛鮮活了起來。
這時候竇老師換掉了剛才那段抒情的音樂,配 上的是一段戰場上的一片槍炮聲,喊殺聲,課堂上暫時安靜了下來,同樣的那組圖片在同學 們的眼里傳達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信息,受到震撼的不僅僅是學生們,也包括在座的所有聽課 老師們,這其實就是音樂帶給大家的震撼。
原先我以為用好多媒體一定要制作精美的課件, 一定要上的美輪美奐,這時我有所悟:課程的整合就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整合學科之間 的優勢,讓學科之間可以互補。還給學生一個原本的課堂,一個純粹的課堂,一個注重聽說 讀寫的課堂。而不是變成老師展示個人課件制作水平的一個平臺。在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實 踐中,不斷受到觀念的沖擊、技術的阻礙,體驗著探索的艱辛和創造的快樂,引發的思考是廣泛而 深入的。
信息技術不應局限在“媒體論”的階段,不能成為教師“機灌”的工具,應該認識到它是 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 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提供最佳環境,對教學理論、教學模式、 教育觀念甚至教育體制產生深刻的變革。
1.優化設計中教師先是出示相關圖片,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整個設計寓教于樂,帶領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
2.信息技術的運用讓課堂更加有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在參與教學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3.作業將信息技術運用優化到各個環節, 目的明確,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4.在教學的導入、講授、評價三個環節輔助以信息技術工具,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
評論小朋友跳舞主要方面可以有:
1、能否積極地參加表演,態度自然大方;
2、舞蹈與音樂的節奏是否合拍;
3、舞蹈的動作是否熟練、優美;
4、舞蹈時的表情是否自然流露;
5、舞蹈的過程是否流暢、完整;
6、如出現遺忘、錯誤,能否及時補救;
7、如有舞伴能否互相照應、積極配合;
8、服裝和化妝是否漂亮、清新;等等。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需要加強銜接語技巧和應用 音樂課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不斷引導學生關注和理解音樂元素,而銜接語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手段。
如果銜接語使用不當,會導致課堂跳躍和信息過載,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因此,音樂課堂教師有必要加強銜接語的技巧和應用。
對于使用不熟練的教師,可以通過觀摩大師課、學習相關專業書籍來提高技巧水平;還可以多加練習,通過教育專業機構提升能力。
而課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注重學生的反饋和溝通,提高銜接語的有效性和適用性,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教育課程觀摩感受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教育課程觀摩感受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