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部義務教育七年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部義務教育七年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七年義務教育是義務教育七年時間。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
其實這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制教育的制度,年限制為九年制,即又稱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點。
義務教育
教育名詞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運用公共資源保障所有適齡兒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適齡兒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義務,并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
七長制是指縣長、教育局長、鄉(鎮)長、村長、校長、家長、師長。控輟保學工作是全面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進程的重要資料,尤其對于農村小學來說更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控輟保學責任體系。
突出兩不愁、三保障、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我省建立七長責任制,全面夯實縣(區)長、鄉(鎮)長、村長、家長和縣(區)教育局長、校長、師長控輟保學責任,實行教育、行政雙線夯實控輟保學主體責任,強化鎮村兩級宣傳引導、責任落實,形成鄉(鎮)政府、村委會(社區)、村民小組的行政線和教育局、學校、班主任的教育線,雙線控輟保學體系。
1、縣(區)長責任。按照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縣(區)級人民政府是控輟保學的責任主體。縣(區)長負責統籌和協調相關部門開展控輟保學工作,及時研究、解決控輟保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定期召開相關部門的專題會議,把控輟保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2、縣(區)教育局長責任。負責全縣(區)控輟保學工作的組織實施,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學校控輟保學任務;組織控輟保學督導檢查,指導鄉鎮、學校開展工作;健全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等工作機制,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建立適齡兒童輟學通報制度,做好輟學學生排查摸底和匯總上報工作,做到不漏一人,確保數據準確。
1911年。
舊中國正式提出試辦義務教育是1911年。該年7、 8月,清政府學部派人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央教育會議,會議議決了《試辦義務教育章程案》等文件。本案明確規定以四年為義務教育期,并提出了試辦義務教育的辦法。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即《壬子學制》,也是規定了“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至此,從清末以來,擬議、醞釀了10余年的義務教育之事,終于被認定。
1937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學齡兒童強迫入學暫行辦法》,這個時期的義務教育概念是強迫教育。1940年4月,民國政府教育部制定《國民教育實施綱飯》,規定國民教育分為義務教育和失學民眾補習兩部分,兩者同時實施。
擴展資料:
中國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為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
1、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部義務教育七年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部義務教育七年制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