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公民愛國守法,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不僅享有憲法規(guī)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其中,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公民必須履行的。
(2)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具體包括: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等等。
(3)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是愛國的重要表現。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履行法定義務的實際行動,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
一)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國憲法對公民要求的首要義務。
(二)遵紀守法和尊重社會公德。
(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四)保衛(wèi)祖國,依法服兵役或者參加民兵組織。
(五)依法納稅。
紅色經典電影,泛指紅色題材的電影,能夠展現出社會主義發(fā)展所具有的價值體系,貫穿其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義思想風貌以及愛國情懷極具感染性。
“大思政”背景下需充分調動現有資源來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落實“三全育人”、打造高效的思政育人模式,民辦高校在開展思政工作中須從自身實際出發(fā),探索適合的路徑,而在教學活動中巧妙運用紅色經典電影,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yǎng)愛國情懷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著實提高了育人的實效性,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著積極作用且意義重大。
營建愛國主義氛圍,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社會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對社會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1.提升社會認同度,增強社會歸屬感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個人脫離社會就難以生存,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需要全員共同打造。青年學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主體和主要力量,更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社會建設當中。融入社會則必須認同社會,社會認同是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信仰、價值和行動取向的集中體現,本質上是一種集體觀念。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對青年學生進行社會價值引導,是直接關系到他們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能否認同和達成共識的關鍵。只有認同社會價值觀,才能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聯系在一起,才會把自己看做社會成員中的一分子,進而形成社會歸屬感。
2.樹立正確的是非榮辱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正常秩序的維護需要有正義感的公民參與,有正能量的社會才是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的社會。落實愛國主義教育能幫助個人明辨是非,樹立正義的價值觀。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自己的榮辱觀。”一個人只有從思想意識上真正明確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恥辱的事,才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個社會只有樹立了是非分明的榮辱觀,才能成為精神文化大國,社會才能形成正義的風氣。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3.增進社會責任感,明確個人的社會職責
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任,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事情的精神狀態(tài)。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全體社會成員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國民社會責任是密不可分的,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國家強盛,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個人才能有發(fā)展的空間。個人只有具備社會責任感,才能在個人利益同國家、社會利益沖突時,不顧甚至放棄自己的利益;只有明確社會職責,才能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才能肩負起構建和諧社會的光榮使命。
4.強化集體榮譽感,啟發(fā)愛國情懷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