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突出德育實效,推進智育創新,注重體育健康,重視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加強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
——推進智育創新,著力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加強體育鍛煉,開齊開足體育課,大力扶持校園足球等各類體育社團發展,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
——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注重學校心理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和農民工隨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師生情感溝通交流。
1、堅持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實現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一體化推進,把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形成協同效應。
2、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在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重要作用的同時,用好隱性教育渠道,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既形成“驚濤拍岸”的聲勢,也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
3、堅持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相統一。既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建立包括內容體系、教學體系和工作體系在內的一整套課程思政建設育人體系,也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強化分類指導,不斷提高課程思政建設的水平。 4、堅持總結傳承和創新探索相統一。一方面及時總結各地各高校典型經驗,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通過選樹典型,以“點”帶“面”,鼓勵高校積極探索,形成課程思政建設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
政治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轉變學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形成正確的政治思想態度奠定基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強國民的政治素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國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
思政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思政也是一種思維方式,體現在教學的頂層設計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養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放在首位,并與教育相結合。思政是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
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有利于使學生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認同中華文化的價值和肯定中華文化的魅力。面對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學生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是學生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又要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在思政課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的民族精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從而使學生自覺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滿自信,在情感上認同,在心靈深處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特色,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思政教育是有必要滲透各個科目教學過程中的基礎教育,它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課程教學中,讓課程思政建設與思政課改革同向同行。思政課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它是一種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涉及新時代高等教育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實現,對它的探索沒有終點。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